嘉兴迈向智造创新强市-形成创新梯队“雁阵”

2025年10月15日 09:42:26智造强市浏览量:0次

昨天,在位于南湖高新区的中创航空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生产基地,ZC1500无人直升机正披上“新衣”,工人们手持喷枪,将银灰色漆均匀覆盖机身。与一旁的ZC500无人直升机相比,这架还在研发中的“空中大力士”体积是其2倍,最大承重翻番、达到1.5吨,并配有机舱,将成为国内载重最大的无人直升机之一。

凭借其在高端装备领域的创新实力,中创航空今年成功入选首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自2022年起连续4年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凸显其战略意义。我市于2023年前瞻提出,要从“制造大市”向“智造创新强市”迈进,把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关键举措,加快构建梯度化、梯队化的制造业主体成长体系。

成果见证发展。“十四五”期间,我市已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11家跃升至203家,较期初增长近18倍;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6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662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二(不含宁波)。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列全国城市第19位、地级市第5位,4个产业集群入围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居全省第一(不含宁波)。

悄然间,一幅优质企业百舸争流、活力迸发的发展图景已在嘉禾大地生动铺展。

强链补链,筑牢智造创新之基

在中创航空展厅,一架红蓝配色的无人直升机尤为亮眼。公司副总经理沈继兰轻抚着这架无人机说:“这是ZC500,花了5个月时间研发生产,在2021年初投放市场,最大起飞重量650千克,在应急救援、森林消防、物资投送等应用场景中发挥作用。”

当年,“低空经济”产业基本空白,中创航空从飞行控制系统的研发起家,为全国无人机企业做配套。飞行控制系统是无人机的“大脑”,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那时企业年产值仅为300万元至400万元。

卖系统产值上不去,还因无人机买家的订单多少波动。凭借多年来的技术积累,企业瞄准了无人直升机整机领域,研发油动的大载重机型。2019年,ZC300——最大起飞重量300千克——纵列双旋翼无人直升机诞生了。

今年,企业用了4个月时间研发了起飞重量30千克的ZC60,并在国庆节前交付,一笔订单是过去一年的年产值。这5年来,企业产值增长迅猛,2021年时才2000万元,今年预计能突破5000万元。

中创航空的故事是“专精特新”企业在关键领域奋力补短板的一个典型。在全市范围内,“专精特新”企业正成为强链补链的中坚力量,在产业链关键环节持续填补空白。目前,它们共获得省级以上首台(套)认定81项,占全市总量的38.39%,充分彰显了其在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中的关键作用。

进一步分析全市“专精特新”企业的产业布局不难发现,它们高度集中于五大行业领域:通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专用设备制造、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

这些企业普遍具备独特的核心技术,在各自的细分赛道中构筑起较强的专业竞争力,成为行业“尖兵”。嘉兴市经信局统计显示,5年来,我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近18倍的增长,企业平均拥有发明专利数达21.3个。

由弱变强,构建梯度培育新格局

10月11日,走进位于桐乡市石门镇的浙江枧洋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宽敞高大的生产车间,只见一条条自动化流水线上,一种浓稠如蜜的液体正源源不断产出。

作为国内PUR胶黏剂领域的冠军企业,企业在PUR热熔胶赛道深耕多年,年产量超3万吨,稳居亚洲区域首位。

这是一款“神奇的胶水”,纺织布料、方便面外包装袋、定制家具、汽车内饰、动力电池封装……使用场景几乎覆盖了你我的衣食住行。

“我们的PUR热熔胶,不仅在环保标准上达到了行业最高级别,更在耐热、耐寒、耐水蒸气等核心性能指标上,实现了对油性黏合剂的全面超越。”公司董事长贝文理表示。

凭借着产品的卓越性能,枧洋科技创下了三项令人瞩目的“全国之最”——在胶黏剂领域品种最丰富、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

枧洋科技的成长历程,清晰映射出“专精特新”企业始于创新型中小企业,迈向“小巨人”的进阶之路。这条路径以持续创新为内核,推动企业实现从“小而多”到“精而强”的蜕变,也正是我市众多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标准范式。

在此过程中,我市着力构建优质企业“雁阵式”发展格局。一方面,聚焦标杆引领,对已获评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推动上市等多维度加强引导,支持其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强化体系培育,“十四五”期间专门出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从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重点“小巨人”的培育库,为其提供从技术创新到市场开拓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我市已全面吹响决胜“十四五”冲锋号:今年,将动态建立超1000家企业的培育清单,力争到2027年确保“专精特新”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突破1/3,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筑坚实支撑。

要素赋能,激发“专精特新”集群活力

为“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注入强劲动能,我市正以系统化举措构筑起全方位的支撑体系,放眼全市——

作为工控领域的领军企业,位于嘉兴经开区的英孚康(浙江)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凭借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机交互管理平台及核心编译平台,实现了对自动化控制的全集成;

成立于2016年的秀洲企业嘉兴沃尔德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形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260余件,多个产品达到国内外先进或顶尖水平;

位于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的浙江硕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精密网版的制造,创下多项全国第一;

……

“小巨人”企业蓬勃兴起,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活力,其背后是我市构建的全要素保障与多层次政策支持体系的有力支撑。从认定奖励、要素保障等多维度加大扶持力度,对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隐形冠军”的企业,分别给予150万元、100万元的明确奖励。“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已有42家企业入选国家重点“小巨人”名单,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政策扶持体系持续完善。去年,浙江省创新开展省级重点“专精特新”企业遴选,我市共有53家企业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三,成为今年省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对象。通过“国家—省—市”多层政策的协同发力,我市正系统性地推动优质企业梯队不断壮大。

为强化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全周期支持,我市今年还成功承接了全省高端装备基金和科创母基金,并组建了规模达100亿元的市级产业基金,明确“投早、投小、投科技”的导向,为企业早期发展注入强劲的金融“活水”。

在政策与资金双重赋能的基础上,我市紧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以数字化、绿色化“两化”改造为主攻方向,持续深化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嘉兴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2年在全省率先推行“两化”改造以来,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已累计实施相关项目9106个,有力拉动技改投资超1800亿元,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

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交汇的历史新起点,嘉兴企业正跃升至新的创新能级。随着“嘉兴智造”的名片越发闪亮,这批勇立潮头的创新主体,在未来经济格局的重构中,不断壮大新质生产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激活更为澎湃的崭新动能。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浙江嘉兴工业园区:http://zj.touzi888.net/park/view.html?id=5059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