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更具硬核竞争力的创新杭州

2024年03月17日 11:37:05新质生产力浏览量:4次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词汇;在杭州,国科大杭高院双浦校区开工,成为科教人才一体攀登的又一生动实践……新春以来,“拼劲”十足的杭州,掀起新一轮“大兴科技、大抓创新”的新热潮,亮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姿态。

“2024年,杭州将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为牵引,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科教人才一体攀登行动,打造更具硬核竞争力的创新杭州。”在3月14日召开的杭州市创新深化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推进大会上,一个个新目标、新航向被确定。

拼科技怎么“拼”?新目标“新”在哪?且看杭州如何向“新”而行,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跑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度”。

 

拼高度

强化科技硬核实力

“科技创新一刻不能等、一步不能慢”,这一观点成为与会者的共识。

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旦表示,今年是推进大设施建设的关键一年;在加快推进大设施主体如期动工的同时,研究院还将加快量子传感和零磁医学装备产业化进程,在原始创新上勇攀高峰,聚焦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建设,在零磁科学、量子传感等领域深耕探索,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提供更多创新动能。

去年7月,全球容量最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实验大楼在杭州正式结顶。而随着“极弱磁场”这一“国之重器”建成后,杭州将拥有世界唯一、性能最高、空间最大的大型“零磁”空间。

大科学装置和国家实验室,都是推动杭州走在科技创新前列的硬核支撑。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表示,2024年,杭州将打造国家战略科技体系,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构建战略科技力量矩阵,推动高能级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加快DDE国际大科学计划实施,全力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力争大科学装置投运一个、开工一个、谋定一个。

 

拼活力

打造一流的成果转化全链条

如果说“从0到1”代表着科技创新的原始突破,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就是“从1到无穷”的路径演进。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关口”,也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2022年11月,杭州正式提出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一年多来,杭州按照“1个实施方案+1个政策措施+1个运营支撑”的总体推进思路,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供给侧、需求侧、服务侧三端协同发力,首选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会议回顾了首选地建设一年多来的斐然成果。2023年,杭州技术交易总额1588亿元,首次突破1500亿元大关;企业技术输出额占比91.9%,年增速73.7%;“五大产业”技术交易猛增……一系列带有“杭州特色”的亮眼数据映入眼帘。

为进一步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会议现场,科技成果转化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1.0发布。据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副总经理王宏坤介绍,目前,大模型已建立成果库和需求库,有50多万个科技成果以及1万多条企业技术需求在库。

“一家企业需求,往往有多个潜在成果可以匹配。通过人力筛选,动辄需要半天时间,而通过大模型,最快仅需几分钟,大幅提升了对接速度和精准度。”王宏坤介绍说,在供需初步匹配后,杭转中心合作的技术经纪人、成果转化员可以迅速跟进并跟踪后续的转化工作。

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表示,2024年,杭州将全链打通成果转化通道,继续深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建设,迭代升级相关政策,建好杭州市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优化概念验证支持计划,创建1—3家全国标杆概念验证中心,并建设环大学、环重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和成果转化基地4个,实现技术交易额、新产品产值总和超8500亿元。

 

拼广度

构建全域创新大格局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引领,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领域的创新你追我赶,世界正迎来创新成果大爆发的“寒武纪时代”,科技创新更加不能再靠单打独斗。

如何拓宽科创“朋友圈”?会议现场,各类签约成立仪式频频举行。杭州市政府与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民间国际科技创新服务联盟长三角中心宣布成立;杭港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授牌……

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介绍,与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达成战略合作,是杭州主动参与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共同推进“民间国际科技创新服务联盟”试点城市工作的有力探索。

“作为联盟成员单位,学校将探索与国际龙头机构建立合作机制,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举办各类双边或多边交流合作活动,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与智库建设,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理论、数据和算力等创新生态构建,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体系和规范制定,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数智化智库。”杭州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

2024年,全市将动态平衡各区县(市)要素分布,推行战略任务牵引的大兵团作战,唱好杭甬“双城记”,在以长三角一体化带动的创新资源要素共建共享上先行探索。以杭港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和刚刚成立的长三角中心为通道,吸引更多全球资源融入我市创新体系。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浙江杭州工业园区:http://zj.touzi888.net/park/view.html?id=10196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