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可惠及残疾人(家庭)600余人(户)
一场意外让长兴市民吴南兴失去了右手,但他不愿向命运屈服,把家乡的特产银杏果揉入面中,制出了独特的银杏面,也蹚出了一条致富之路。自己淋过雨,老吴总想着为人撑把伞,他聘请了5名残疾人,给了他们一份稳定的生活。让老吴感动的是,残疾人增技创收如今越来越受重视,不仅有了补助,还能享受贴息贷款,这让他底气更足。
如何让农村残疾人靠自己勤劳致富重拾生活的信心,是今年我市助残共富关注的焦点。记者日前从市残联获悉,作为全省“探索农村残疾人产业帮扶就业增收工作机制”工作试点城市,围绕农村残疾人产业帮扶就业增收,我市将以德清、长兴为试点,在全市开展20个农村产业帮扶项目,全年可惠及残疾人(家庭)600余人(户),增收800万元以上。
“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共富渠道,通过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的优势带动功能,打造了一批特色品牌产业,实现了资金、技术、销售等全过程闭环服务。”市残联教育就业部副主任范建峰介绍,根据上月出台的《湖州市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残疾人产业帮扶促进就业增收助残共富实施方案》,我市从规范项目建设、发挥项目作用和拓展项目功能3个方面,对农村残疾人增技创收工作进行了细化,其中各区县也结合自身特点,排定了一批农村产业帮扶项目。
据介绍,今年德清县将投入100万,通过开展“千名合伙人计划”,辐射残疾人(家庭)300余人(户),实现增收300万以上;锁定“户人均增收万元以上、同比增幅10%以上”这一目标任务,长兴县将结合“十百千万”工程,完善6个农村产业帮扶,带动残疾人(家庭)增收550万元以上。此外,吴兴区将通过“产业集智 共富行动”,以入股方式开展稻虾轮作项目,为残疾家庭实现增收;南浔区将以“甜蜜果共富行动”,在柑橘种植区为低收入残疾家庭提供帮扶,带动50户以上实现就业增收;安吉县则将借助“农业助残帮扶项目”,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就业安置逾20人。
“农村残疾人数量多、困难重、帮扶难度大,在湖州现有的持证残疾人中,农业户口占比为78.9%。希望通过这些农村产业帮扶项目的推进,进一步点燃农村残疾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新希望,推动他们在产业发展中实现稳定增收。”市残联副理事长徐杲说,我市将持续整合资源,通过链接特色项目、培养特色种养能手、拓展互助帮扶、融合集聚、服务保障功能等举措,为农村残疾人增技创收“加码”。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浙江湖州工业园区:http://zj.touzi888.net/park/view.html?id=5315
来源:浙江招商投资网
展开